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的規劃過程
臺北市民喜愛運動休閒,而市區豐富的山系及河系景觀資源,是發展腳踏車作為休閒遊憩功能之溫床。並且自然休閒、環境保育風氣下,有益健康與環保之「綠色」交通工具-腳踏車逐漸受到重視。因此,市政府著手規劃了以觀光、運動、休閒為主要功能的「河濱腳踏車道」。
為了瞭解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的規劃和建設的過程,我們除了參考許多網路資料以外,還特地到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訪問承辦人黃耀國先生。以下所寫的規劃過程,大部分都是根據交通局提供的資料,以及黃先生的訪問紀錄整理而成。
規劃緣起
一、規劃源起:
交通局告訴我們:臺北市政府於民國91年訂定了「臺北市腳踏車政策」,並於民國93年12月發表「臺北市腳踏車政策132」白皮書。依照這個政策架構,陸續完成「臺北市腳踏車道設置規範」、信義計畫區腳踏車道路網、河濱腳踏車道路及捷運周邊腳踏車停車設施等。我們今天所能夠乘風遨遊,馳騁其上的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便是由此誕生的。
三、腳踏車道相關軟硬體設施
1.河濱腳踏車道導覽牌、里程標示等(已完成)。 2.腳踏車租借站:現有大佳、觀山、美堤、華中、木柵、關渡、大稻埕等7處腳踏車租借站,另有景福腳踏車租借站(永福橋下)預定於95年加入營運。 3.中、英版河濱腳踏車道導覽摺頁。 4.網站建置:於臺北旅遊網(Taipeitravel.net)設「單車遊蹤」專章。
河濱腳踏車道的推廣活動
交通局的黃先生特別提到:河濱腳踏車道在93年底突破百公里建設里程碑,於是交通局在94年4月23日舉辦河濱騎趣百分百-歡慶臺北巿河濱腳踏車道破百公里活動,從景美舊橋、永福橋、華中橋、社子島及關渡碼頭五路會師大稻埕碼頭,並舉行腳踏車嘉年華活動,活動當日民眾踴躍共襄盛舉,吸引逾千名巿民參加。
95年度腳踏車道重點工作
今年,交通局在河濱腳踏車道工作重點,主要有列幾點:
(一) 河濱腳踏車道連貫。 (二) 巿轄河濱腳踏車道跨河銜接,例如百齡橋、麥帥一橋、成功橋。 (三) 巿、縣河濱腳踏車道串聯。 (四)河濱腳踏車道出入口增設
交通局說:臺北巿、臺北縣河濱腳踏車道的貫通串聯,是95年度的重點工作之一,交通局與臺北縣府已經在94年完成相關評估,研究巿縣連通橋樑增設腳踏車牽引道之可行性,並且選擇了臺北橋、華江橋、光復橋、華中橋及福和橋等五座橋樑完成設計,預定自95年度起視經費狀況陸續完成串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