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腳踏車道的遠景


一、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之串接

       我們在訪問交通局的時候,承辦人黃耀國先生告訴我們:目前臺北市河濱腳踏車道

        已完成102公里,距離全部完工107公里已經很近了。同時,也努力做到市區內的河濱兩岸腳踏車道貫通。例如:

1.景美溪兩岸可以經由道南橋貫通。2.基隆河兩岸可以在大直橋、成美橋、中山橋貫通。 3.雙溪兩岸可以在壩頂橋貫通。

二、臺北縣、市腳踏車道之貫通

       目前台北縣、市之間的腳踏車道,已經在關渡大橋貫通了!

       根據中國時報95年1月6日的報導,台北縣、市的腳踏車道將要「兩岸三通」了! 報導中提到:臺北市建設河濱腳踏車道,淡水河兩側的腳踏車道卻遲遲無法連通,馬英九市長在聽取了交通局的簡報之後,指示要在縣市連通的橋樑舉辦「兩岸三通」腳踏車道歡慶活動。

        目前縣市腳踏車道只有在關渡大橋是連通的,其他淡水河兩岸的腳踏車道卻是各自為政、戶不相通。交通局指出,淡水河係的臺北、華江、華中、光復、福和等五座橋樑,已完成腳踏車牽引道的細部設計,完工後就可以做到縣市腳踏車道互通了,這樣將可以擴大路網,騎到你滿意為止!

連接基隆河左右岸的大直橋

連接基隆河右岸、社子島的洲美橋

貫通臺北縣市腳踏車道的關渡大橋

 


三、其他後續方案 

        未來,交通局也在馬市長指示下,研擬河濱腳踏車道夜間照明的可行性。還有市區腳踏車道、河濱腳踏車道之串聯,讓「最環保的交通工具」腳踏車同時發揮「通勤」、「運動」、「休閒」的多元化功能。

 後續建設

     為了完成前面所提到的目標,交通局已經規劃多項後續建設:

一、雙溪生活水岸腳踏車道系統上,另闢了一條「河雙單車道」,可跨越便橋,銜接洲美         街堤防與外側河濱地,直到洲美快速道路橋墩下為止。那一段車道於2005年已經和關         渡腳踏車道連接完成了。

二、市政府計畫將腳踏車道系統延伸到內湖科技園區,串聯河濱休閒與大直的購物商圈功         能,也可以提供通勤需求,解決內湖科技園區長久面臨的交通困境。

       腳踏車道系統動線環繞大內科園區,連接劍南、西湖、港墘等3個捷運站,既可結合美麗華購物商圈,也結合       既有河濱公園腳踏車道系統,串聯的公共綠地,還包括內科園區內的104、105、106、        427、21號等公園綠地。第一期將先施作內科園區及大灣北段,最快明年初就可動工。

        第一期腳踏車道動線包括敬業三路、樂群二路、基湖路、瑞光路、港墘路,利用人行道與腳踏車道共道方式,或者以退縮人行空間規畫車道,整個動線利用美堤河濱公園疏散門、敬業越堤坡道、彩虹越堤坡道,將與河濱系統串聯。

        第二期將接續瑞光路以南、新民路、舊宗路等路段,第三期再延伸至五期重畫區。臺北市政府建設局表示,內科園區初步的腳踏車道動線規畫,主要串聯大灣北段及河濱公園,對上班族而言將是好消息,這樣不僅在上班時段可以利用串聯的動線作為通勤之用,下班時段還可以作為休閒運動路線,腳踏車道的功用變得更多元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