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要素 |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與九年一貫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
九年一貫學習領域 |
專題相關學習 |
語文領域 |
從閱讀相關書籍期刊、上網蒐集資料、寫信邀約採訪、擬定訪問問題、寫進度報告、整理訪問稿,到依不同主題做內容整合,這些過程讓我們學習到資料的歸納分析,與文字處理能力;大量的文字作業(如:花絮、心得…等)也使我們的寫作能力提升了許多。 |
社會領域 |
經由從北到南實地的採訪,對社會課所介紹的台灣地理與各地的特產有更多的認識。 |
數學領域 |
在利用軟體連接望遠鏡尋星時,輸入天球座標找天體的過程,結合數學課「座標」的概念,大家很容易就理解了。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採訪與學習過程中,在星座辨識、觀測與光學原理…等方面都是與自然課所學結合;除此之外,也將在電腦課學到的知能,應用在文書處理、製作動畫和製作網頁上。 |
健康與體育 |
參訪鹿林天文台時,得在二千多公尺的高山上爬山,考驗體力與耐力,訓練我們練就強健的體魄。 |
藝術與人文 |
製作「詩語星情」動畫時,要先瞭解詩詞的內容,再創造出我們所領略的情境;製作出的動畫,不論是構圖或配色,都要兼具科學性與美感。
|
綜合領域 |
整個研究歷程中,我們學會溝通、協調與訪問的技巧,透過討論解決問題、分工合作、互相鼓勵,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大家齊心努力完成共同的目標。
|
|
 |
|
 |
上山採訪鍛鍊了我們的體力與耐力 |
|
訪談中學到許多物理知識 |
|
我們在研究中使用的設備、器材及方法: |
我們使用了下列資訊科技來完成專題研究計劃:
設備
設備 |
用途 |
電腦 |
文書處理、製作動畫、製作網頁、影像處理、傳輸資料 |
DV攝影機 |
記錄採訪過程 |
數位單眼相機 |
拍攝影像紀錄 |
數位相機 |
拍攝影像 |
錄音筆 |
錄音與播放訪問記錄 |
錄音機 |
錄音與播放訪問記錄 |
外接式麥克風 |
輔助記錄聲音 |
燒錄器 |
將採訪錄影的資料與相片存取下來 |
掃描器 |
掃描相片 |
印表機 |
文字影像輸出 |
記憶卡、隨身碟、讀卡機 |
儲存備份資料 |
網際網路 |
利用網路資源,搜尋相關研究資料,利用電子信箱溝通及傳送資料 |
軟體
軟體名稱 |
用途 |
Dreamweaver |
網頁製作 |
skype |
連線採訪 |
Namo FlashCreator |
動畫製作 |
Macromedia FlashMX |
動畫製作 |
PhotoImpact 12 |
影像處理 |
ACDSee7.0 |
數位相片管理 |
Microsoft Word |
文字資料處理 |
Internet Explorer |
利用網路資源搜尋、並傳送資料 |
Google talk |
隊員間通訊聯絡 |
Google筆記本 |
隊員間通訊及充當網路硬碟 |
|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與衝擊:
|
團隊默契:
透過這個專題研究計劃,我們更能體會分工合作的重要。而且在訪問的過程中,因為假日一起出去的機會多了,和同學及師長的互動不再局限於教室裡,使得我們之間的情誼變得更好了!因為一起出去訪問時,我們都能暫時把課業的壓力放在一邊,努力分享我們所感受的一切,大家玩得開心,笑得開懷,當再回到教室時,伙伴之間的情誼延續,讓同學們更加有默契。
處世態度:
在訪問過的天文族身上,我們發現一些共同的特質:充滿熱誠、認真執著、努力不懈、樂在其中且樂於分享。讓我們知道,做一件事情要能有所成,這些都是我們該學習的態度。
光污染嚴重:
在這次專題研究中,我們讀了許多資料,也從天文族口中得到證實:台灣的觀星人口這幾年逐漸增加,可是台灣適合觀星的地點卻也正快速的減少中。由於都市化與工業化的影響,光害也日益嚴重,可以看星星的地方越來越少了。政府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與天文界合作,改善燈光的設計,規劃一些觀星的地點,讓天文觀測可以持續下去。
|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現行的教育制度的問題:
|
我們發現教育資源不夠普及,教育經費也應該再多一些。北部與南部的天文重點學校,設備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南部的學校甚至得尋求社會人士協助,才能蓋天文館。教育為百年大計,台灣在天文方面的發展比其他國家起步晚,現在應該急起直追,增加經費在天文教育推廣上。如此,大家的天文知識才能提升,對天文有興趣的學生才有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
地方上的人士與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士,可以從我們的網頁學到新的東西: |
拜訪這些喜愛星星的人,也能從中看到他們對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有著許多的夢想和期待,因為對觀星活動的投入,他們關注光害問題、自然環境維護問題等,加上長期觀測天空,進而發現地球和其他星球、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密切關係,與這些前輩們的對談,不但擴大了我們的視野,也讓我們感受到愛星星的人,不只是愛作夢、愛幻想,支持著他們繼續堅持的動機和毅力,往往是更多的發現與學習,就像浩瀚的星空,那麼的永無止境、令人崇敬! |
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士可以從我們的網頁中,對我們的地方產生新的認識 |
在我們生活的臺灣,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雖然地小人寡,但是透過這次馬不停蹄的參訪行程,大家都能感受到,臺灣在觀測星空相關天文領域的發展,並不像臺灣土地佔全世界的比重如此的人小言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活力十足的臺灣天文族,除了令人感動的熱情外,他們開放的胸襟、樂於與他人交流分享,並不斷自我充實學習的動力,引領著臺灣和世界各地的人們密切的互動著,就像我們共享的這片星空,不分你我的、讓大家都能看到的一直閃耀!
|
發現、教訓和驚奇:
|
在我們進行專題研究之前,每天都忙碌於課業及補習,並不知道台灣有這麼多人為天文努力著。參加這次的網界博覽會,我們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追星族」,並在無數次訪談與親身體驗之後,了解天文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