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雖然不是從事天文相關工作,卻對天文有非常高度的熱情。有人花上數十萬元、上百萬元購買天文器材;有人不眠不休的對著天空,以地毯式搜索小行星。
根據我們的訪問結果,天文玩家不以看星星而滿足,他們的目標通常是發現小行星、追蹤彗星等。呂其潤、林啟生、蔡元生、陳立群、林本初、曹永杰、劉志安等人,都可稱得上是天文玩家。
林啟生
林啟生叔叔是臺灣業餘天文界的重量級人物,許多人暱稱他為「林老大」。他是天文觀測、天文攝影的專家。2007年7月,林叔叔和大陸中山大學的學生葉泉志,發現一顆新彗星,編號C/2007 N3,命名為「鹿林」。這是第一顆在台灣本土觀測、命名的彗星。在鹿林彗星發現的同時,林叔叔又發現有另一顆小行星掠過,經過比對以後,確認是一顆阿波羅型的「近地小行星」,編號2007 NL1,也是台灣首次發現「近地小行星」。
2月13日下午,我們利用Skype視訊會議,訪問遠在鹿林天文台的林啟生老師。林叔叔一直和我們捉迷藏,當我們到鹿林天文台參訪的時候,他剛好外出;林叔叔抽空來臺北時,我們又已經開學上課。於是,我們改用視訊會議採訪他。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嘗試這種方式,訪問前的測試與前置作業就花了不少時間,由於網路穩定度不夠,偶爾還會中斷一下。不過,大家都覺得非常新奇有趣,原來利用視訊訪問,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喔!林叔叔接受訪問的時候說,他們那邊室外氣溫只有2度,幸好可以用視訊會議做連線哩! |
|
 |
林啟生叔叔拍攝的土星! |
 |
林啟生叔叔拍攝的木星 |
|
|
|
|
 |
 |
天文達人
林啟生叔叔 |
我們利用Skype視訊會議訪問鹿林天文台的林啟生叔叔 |
林叔叔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對看星星感到興趣。談到最難忘的天文奇景,共有三個:第一個是去澳洲看極光,第二個是獅子座流星雨,第三個就是1996年的百武彗星。
林叔叔說百武彗星很壯觀,這也是拍攝過最得意的照片。至於獅子座流星雨,他說當天流星多到來不及數,可惜當時他的攝影器材還是很老舊,沒辦法拍攝下來。林叔叔是2004年4月初的時候,跟香港的朋友去澳洲觀星時看到極光的。他說在澳洲看到極光很意外,不用去阿拉斯加就看到了。 ,當時極光是黃綠色的,會舞來舞去,像一條龍,現場看的震撼性很強。
愛上天文,對人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林叔叔說:天文讓我的心胸更寬闊,因為這個天空是很大的。天文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書還是要讀好,我希望大家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林叔叔也在1992年的時候,參加「尊親天文獎」檢定,並且得到一等獎。他說只要對天文保持興趣,就有機會得獎。
目前,林叔叔受聘在鹿林天文台協助研究。由業餘走入專業觀測,是遇到一個特別的機會,剛好有一位同好在中央大學的研究所工作,由他帶引介到鹿林天文台。除了每天上班做觀測外,他也會用自己的望遠鏡拍其他照片,和觀測研究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對於發現「鹿林彗星」的過程,林叔叔說:當晚利用望遠鏡拍照,拍完之後就開始處理。照片處理是另外一個合作的香港同好負責的。他處理之後,就把它列到小行星去了,因為那個東西離我們太遠了,很不明顯。幾天之後,繼續拍它,發現它是有彗星特徵的天體,後來經過一些確認過程,就命名為「鹿林彗星」。林叔叔客氣的說:「我就只是執行拍攝而已。」
林叔叔是台中市天文協會的開創元老之一,目前他還經常協辦天文推廣活動,也到各處演講傳授天文知識,並和天文同號一起觀星、拍照。
陳正鵬老師
陳正鵬老師是臺北市天文界的知名人物,他曾經擔任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熱心推動許多天文活動。
從小就對天文很有興趣,天文台也是他童年的夢想。他說以前到圓山天文台時,天氣一變,就不能看了,當時就想以後也要有一個自己的天文台。1988年,他如願在自家設立「圓頂天文台」和「天文圖書館」,每個天氣好的禮拜六晚上都會開放,他把那部望遠鏡稱為「童年的夢」,因為從小愛做的「星夢」終於實現了!
風趣幽默的陳老師,和我們談到許多觀星的有趣事情:在小學時,他曾用魚肝油的盒子和老花眼鏡,做了一隻望遠鏡,第一次看到的就是金牛座的M45,七姐妹星團。手拿望遠鏡時看天上的星星,看久了手會很累,他就用一條繩子把望遠鏡的一端掛在樹枝上,一手拿望遠鏡,一手拉繩子,那時候還覺得自己真聰明哩。 |
|
 |
早期他上山觀星的時候,帶了一個六公分的望遠鏡,那個時候雙手一定要一直操作。操作的時候,蚊子會叮腳,還有田鼠會趁機親腳踝,親完後,牠會咬下去。山上的蚊子都很大,看星星的時候若要去打蚊子,星星就追不到了。因為那時候沒有赤道儀和馬達,只能帶蚊香,而且四面八方都要放蚊香,結果每次回家時,就像中毒一般,頭暈暈的,一回家就只能馬上躺下睡覺。
陳老師數十年前就和圓山天文台結緣了,和台長蔡章獻爺爺關係深厚。他說,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到牯嶺街賣舊書的地方,看到一本「天文通訊」,從裡面得知台灣有一個「台北市天文同好會」,就在圓山天文台裡面,抄下裡面的地址,寫信給蔡台長,想要參加台北市天文同好會,並拜訪一下台長,台長回信說可以。
陳老師當時心想:參加這個天文同好會應該得要有很多天文知識,所以就把當時找得到的兩本天文書:「天文學綱要」和「星空的巡禮」幾乎全背了下來,再戰戰兢兢的寫信給台長說自己準備好了。第一次去天文台,一進去看到牆上掛一個黑板,上面寫:陳正鵬來訪,覺得很高興。跟台長聊了一會兒,他問台長:「我想參加台北市天文同好會,什麼時候開始考試?」台長說:「不用考試!只要繳錢就好了!」
|
 |
|
|
陳正鵬老師在他自家的天文台(陳正鵬老師提供) |
|
那時候的圓山天文台,只有台長一個人。當時天文台有一個花圃,台長有時會在那兒照顧花,許多人去找台長的時候,會問他:「你們的台長在哪兒?」身上沾滿泥巴的台長就會站起來說:「我就是台長!」
那時大華晚報就曾寫說他是『一人台長』,不過那時還沒有正式的名分,後來總統發了一個正式的「任官令」給他,才成為正式的公務人員。
當時天文台只有台長一人,沒有工友,因此到了禮拜六晚上開放望遠鏡觀測時會忙不過來,所以陳老師就找了幾個人到那邊幫忙,像現在的志工一樣,負責操作望遠鏡、跟來賓解釋,告訴他們觀測的目標。
陳老師還說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晚上在圓山要吃飯很不方便,所以那些女生會約好帶所有的食材,來這裡做菜,飯不夠吃的時候,他就負責到下面『偷』台長家的飯。後來他們大概知道了,每個禮拜六晚上,台長的太太就會準備好兩大鍋飯和許多食物,故意放在那邊給他們「拿」。活動結束,台長會帶大家到士林夜市吃宵夜,那時大家真的都很開心。
投入天文志工行列多年,熱心推廣天文的陳老師說:現在的志工很多,目前天文館的志工團都很有規模。那時候有望遠鏡的人很少,以前有一次在天文台看到一個外國人掛著一個雙筒望遠鏡,大家就非常羨慕了。不過自從1986年哈雷彗星來過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望遠鏡。在那時候有望遠鏡的人真的是很少,天文館的陶蕃麟組長以前有一個5公分的望遠鏡,大家就覺得他很了不起;現在,5公分的望遠鏡拿出來可能會被人笑呢!
陳老師也談到了多年來天文環境的改變。在三、四十年前,台灣關於天文的書籍只有兩本,一本是「天文學綱要」,另外一本就是「星空的巡禮」,你看看現在的圖書變得很多很多。還有,網路發達,上網可以查到很多關於天文的網站。以前關於天文的問題,只能請教蔡爺爺了。當時天文台的望遠鏡就是很簡單的幾個配備而已,現在的天文館配備就很多很多,只要認真的學習就可以,資訊多到不行,跟以前差太多了。
陳老師剛剛卸下「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職務,他說最早的天文台就是在中山堂,當時的「同好會」從民國34年到今年的「台北市天文協會」,人數真的增加了非常多。很多同好只要天氣好,就會開休旅車、帶著望遠鏡上山去觀星,有些人的望遠鏡真的是很大,他們會帶很多精密的儀器上山去,不過他們不是天文學家,而是天文愛好者。在以前的那個時候,你只要有個雙筒望遠鏡你就非常的了不起,現在的儀器真的是非常的先進。
蔡元生
 |
在台灣的業餘天文界,蔡元生叔叔非常有名,報紙和電視曾經有好幾次介紹他;因為蔡叔叔在2004年9月、2005年1月共發現兩顆SOHO慧星,2006年7月又發現一顆超新星。
蔡叔叔是軍校畢業,後來在鋼鐵公司上班,目前因為對天文有興趣而從事天文器材的相關工作。他在1999年拍攝土星,入選日本skywatcher雜誌;後來又拍攝火星、土星,被刊登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天文指南雜誌」。後來為了觀測方便,2002年,他在家旁邊蓋了私人天文台。後來又與人合作,在墾丁成立「星星村天文台」。
國中時,蔡叔叔就因為觀看哈雷彗星,開始對天文感興趣。在學校所讀的與天文完全沒有關係,天文純粹是興趣。後來成立「水星天文台」,是因為當初覺得望遠鏡搬進搬出不方便,而想讓它有個房子住,想觀星時,只要走到門口就可以看了。 |
「星星村天文台」的成立,是因為墾丁的天氣好、可以玩、朋友又多。假如有個地方,能讓大家互相交流也是很好的,因而成立「星星村天文台」。原本想跟當地的民宿結合,但天文屬於比較冷門的活動,所以來的還是以天文愛好者居多。關於所花的經費很多,他幾乎將自己所存的錢都花光了。星星村目前暫時關閉,不過已經有上萬人左右參觀過星星村。
 |
|
 |
寒假中我們專程到高雄訪問蔡元生叔叔 |
|
我們於水星天文台的舊址 |
談到發現 SOHO慧星和超新星,這不只是蔡叔叔的驕傲,也是台灣人的 光榮。他發現的星體如下:
- 2004年,發現第一顆SOHO彗星,編號C/2004S3
- 2005年,發現第二顆SOHO彗星,編號C/2005A2
- 2006年。發現第一顆超新星,編號SN2006ds
蔡叔叔說,SOHO彗星的發現,是在一次無聊的下雨天,與大陸的天文網友談論到SOHO
彗星;他們建議蔡叔叔搜尋SOHO,於是他花了100個小時左右發現了一顆,當時雀躍不已!
在2000年,因為對天文有興趣,蔡元生開始改行從事天文儀器這個工作。剛開始是幫人免費維修、學校採購等,慢慢就進入到這個行業了,所以對望遠鏡很熟,現在甚至可幫人蓋天文台。
從事天文觀測以來,所遇到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在墾丁架設望遠鏡時,旁邊有很多人,但沒有人敢講話。後來有個人實在忍不住,過來問:「你們是在做什麼?」蔡叔叔告訴他們:這是天文望遠鏡!對方的回答是:「好險,好險啊!我們還以為是飛彈,要打仗了呢!」
林本初伯伯
林本初伯伯從小就對看星星很有興趣,1986年來了一個每76年才能看到一次的哈雷彗星,開始正式走上天文之路。林伯伯在實際從事觀測後,得到了更大的樂趣。看到自己拍的天文照片同國外的天文書刊一樣漂亮,拍攝的同時也驗證自己的天文所學,就愛上了這個嗜好,於是一直投注時間下去,連自己的存錢筒(儲蓄)也投下去,陸續買了許多天文相關的器材。他還記得第一次投稿的天文照片被「科學眼」刊出來時特別高興,受到鼓舞後接著投稿到美國一些科學雜誌,也都常被刊出來,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林伯伯這位攝影高手,除了專精於天文照片的拍攝,拍黑面琵鷺等鳥類也很厲害喔。他認為兩種拍攝的方式全然不同:天文攝影的曝光時間都很長,以前用底片,曝光時間必須很長,一卷底片常常拍不完,因為一張都要曝光50分鐘、60分鐘甚至是90分鐘,一個晚上大概只能拍幾張;拍黑面琵鷺就得拍得很快,一個鐘頭要用掉十幾卷,因為連拍嘛,每個動作不一樣,你得要拍下那一剎那。林伯伯的望遠鏡是屬於天文鏡頭的,所以剛開始拍黑面琵鷺都嘗試用天文望遠鏡來拍牠,結果拍出來效果也不錯喔! |
|
|
林伯伯提到拍攝和觀測是他對天文活動最有興趣的部分。在拍星的過程中也常發生趣事,因為拍攝得長時間曝光,所以快門都用機械去控制,常常自己覺得快門已經打開、開始在曝光了,就一直拍一直拍,結果拍了五十分鐘後才發現把設定弄錯了,於是那段就沒有拍到。拍天文照片設備很多,有望遠鏡、赤道儀、重錘……等,有時候高高興興去拍星星,忘了帶某一樣東西就什麼都不能拍了。這類的事情很多,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那是很好玩的事。他還記得有一年為了拍月全食,前幾個禮拜自己便動手做一個赤道儀的三角架,磨磨磨的手就受傷了,於是沒辦法拍,只好跟天文學會上山在旁邊純欣賞。那一次林伯伯的心專注在觀測上,感覺那個月全食的過程和人的心及整個環境的融合,令他感觸非常多,特別難忘。
雖然大家公認最漂亮的星體是M42,但對有20年拍攝經驗的林伯伯來說,每個星體都很美。初學時覺得那個M42很漂亮,拍到的時候就覺得很開心,然後就會開始找其他更漂亮的星體。他認為這就跟拍鳥一樣;賞鳥族常常在講,不要「鳥種歧視」,有人不拍小麻雀,說牠很醜,其實每一隻都很可愛。那星團呢,遠看其實只有一撮小小的,透過望遠鏡來看,一顆一顆的星球跳出來,非常美。他也提到觀星的歷程中,百武彗星及海爾波普彗星最讓他回味無窮。百武彗星其實並不大,但非常接近地球,它最接近地球只有0.1AU,雖然它體積很小,但看起來就是很亮。林伯伯為了這個彗星和其他同好一路追,追到好的天氣、好的地點去拍,在高山上看,就好像一枝日光燈掛在天上,太美了。再來是海爾波普彗星,它本身就很大,離地球比較遠,藍色的彗尾很清楚,拍起來很漂亮。除此之外,他記得2001年在阿里山觀看獅子座流星雨,從晚上十一、二點開始,流星一直從他的左邊飛到右邊,非常驚人。到了早上三點已經有7000多顆,到早上五點已經破10000顆了,真的很壯觀。那是他從事天文攝影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
林本初伯拍攝的海爾波普彗星和七股鹽山
(林本初先生提供)
|
林伯伯最常去拍攝天象的地方是塔塔加。他提到台灣南部地區,在氣候方面比北部好一點;從地理方面來看,南部地方可以拍到比較南邊的星座,像安平每到五月底,八點左右往南方海面看,就可以看到南十字座站在海面上,美極了!天文協會的夥伴們每年都會相約去安平看南十字。
林伯伯也為我們介紹了約有一百多個會員的台南市天文協會,它成立於二十多年前,每個月都會有會刊,刊載當月的重大天象與活動,拍攝的天文照片也會放在上面;每月還會辦一次觀測活動,讓民眾透過望遠鏡觀星;會員還會辦攝影展再加上解說,讓民眾增加天文知識。他也提到南部從事天文攝影的人數屬於比較小眾,人數並不多,還沒超過一百個!
天文有三大奇景:彗星、流星雨和日食,林伯伯就只有日食沒看過。2009年在日本有個日食,他和同好已經在計畫去一個小島觀測,現在正在存錢當中,那是他從事天文觀測以來最大的心願。求知慾促使林伯伯不斷的往前走,當然他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找到一些新的東西,像是彗星或小行星,在天文活動當下所體會的美感就是他的原動力。
他也給想學天文攝影的初學者一些建議:先學會拍固定攝影,接下來再談進階的。所謂「固定攝影」,就是不需要買赤道儀,只要有三角架、一台相機,還有一個長時間曝光的快門線,就可以拍了。可以先拍北天的日周運動,第一個簡單,第二個又不需要花很多錢。要真正投入的話,就得考慮買赤道儀。至於天文觀測,他建議剛開始先學認星座,買個星座盤開始認識四季的星空,從這裡開始就已經慢慢的走入星空的殿堂了。
呂其潤老師
呂其潤老師是名副其實的天文玩家,他精通天文器材,天文攝影也拍得很棒,經常到世界各國如澳洲、日本、越南等地觀星或攝影。他經營的「星星工廠」網站是國內業餘天文迷的交流地點,承辦多屆的 Star Party 是業餘天文界每年最大的活動。甚至於他引用過的:「我愛星星至深,無懼於黑夜」、「天文攝影要有凱子般的財力、瘋子般的衝力、傻子般的毅力、超人般的體力。過程操之在己,結果在於上帝。」都成了天文迷的經典名言。
呂其潤老師是名符其實的天文玩家,他精通天文器材、天文攝影也拍得很棒,經常到世界各國如澳洲、日本、越南等地觀星或攝影。他經營的「星星工廠」網站是國內業餘天文迷的交流地點、承辦多屆的Star Party是業餘天文界每年最大的活動。甚至於他說過的:「我愛星星至深,無懼於黑夜」、「天文攝影要有凱子般的財力、瘋子般的衝力、傻子般的毅力、超人般的體力。過程操之在己,結果在於上帝。」這些話都成了天文迷的經典名言。 |
|
 |
呂老師目前在台中豐原的富春國小任教,從四年級的時候開始看星星,到現在已經快要30年了。觀星多年遇過許多有趣的事情,例如:十幾年前去越南看日全食;晚間,一個廟的院子架設望遠鏡,天亮了,和尚出來念經,一看到有一個怪東西放在他們門口,就跑過來看,覺得很新奇,接著,廟裡的和尚全都跑出來了,每個人都跑過來跟他的望遠鏡合照。等到和尚們拍完了之後,村子裡的人看到有一個怪怪的東西,放在廟前面,過了不久,全村的人都包圍著他,用望遠鏡看日食,很好玩。
|
 |
|
|
呂其潤老師拍攝的M31仙女座星系 |
|
另有一次,去澳洲看南半球的星星,在很小的飛機場旁邊架望遠鏡。飛機場烏漆嘛黑,旁邊的房子,離他最近的一個房子大概有好幾百公尺、幾公里,四周一片黑,完全沒有東西。他將望遠鏡架起來就開始看星星。不久,飛機場的燈全部亮起來了,開過來的是救護車。就在這時,聽到飛機的聲音,一架小飛機繞兩圈,降落了。原來飛機場的燈是那架飛機開的,那架飛機載了一個病人,來這個小鎮看醫生,所以飛機開過來。機場的燈亮了,降落時,救護車開進去,病人、護士、醫生下來了。像那種事情是很有趣,因為沒有機會去體會到,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情,所以看星星很有趣的事情還滿多的。
 |
呂其潤老師與我們合照 |
|
|
呂老師覺得最美的天文奇景是日全食,因為它的機會很少,它發生的地點很狹窄,所以你一定要去日食帶才看得到。為了看日全食,呂老師特地去了德國和非洲。日全食發生的時候,太陽逐漸被遮住,剩一點點時你會發現,這一邊的天空是亮的,那一邊的天空是黑的,天空分兩半。就在一瞬間,無聲無息,整個天空就黑掉了,慢慢的,星星跑出來,太陽變成黑色的。你會看到太陽周圍是亮的,只是太陽本身是黑的,那種奇景是很讓人感動的。
|
|
台中天文學會在天文界相當活躍,因為成員比較年輕,比較喜歡去玩。呂老師說,辦Star Party,也是去玩,幾百人去合歡山玩,當然也是一種交流。除了去過越南、澳洲、德國、非洲之外,呂老師想跟郵輪公司洽談合作,2009年邀請臺灣的同好一起搭船去日本看日食。
對於天文初學者使用的器材,呂老師建議星座盤一定要有,再來就是準備雙筒望遠鏡。有一支雙筒望遠鏡,你會發現天空跟你想像的東西不一樣、差很多,尤其是到遠離都市的地方,用雙筒一看,你會發現:原來天上的星星那麼多!
劉志安叔叔
 |
|
劉志安叔叔是DOB望遠鏡製作專家,也是天文觀測專家,同時也是台北市天文學會編號第一號梅西爾馬拉松獎章的得主。
2007年12月22日,台北市天文協會頒發編號第1號的梅西爾馬拉松獎章以及證書給劉志安叔叔。他在3月24日舉行的第二屆梅西爾馬拉松競賽中,觀測到85個梅西爾天體,這在國內算是很難突破的紀錄。
1月13日,我們到基隆的劉志安叔叔家,訪問了這位望遠鏡DIY達人。劉叔叔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天文產生興趣了;因為小的時候台灣比較無光害,隨時隨地仰望天空都能很清楚的看見銀河,跟現在的環境完全不同;現在如果要看到這種景象的話,還是需要到高山,例如阿里山和合歡山。 |
接觸天文二十幾年來,劉叔叔看過天文奇景不計其數了,其中最難忘的是獅子座流星雨。還有,他曾看過一顆掠地小行星;它是沒有辦法預測的,這是劉叔叔最難忘的,因為看到它的機率比流星雨還小。
 |
 |
我們到基隆的劉志安叔叔家,訪問了這位望遠鏡DIY達人 |
至於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及利用它第一個拿到梅西爾馬拉松獎狀、獎牌。他自製的望遠鏡,可以觀看到天王星及海王星呢。讓我們驚訝的是,他以前所學的並不是機械或物理,跟天文也沒關係。喜歡天文觀測、製作望遠鏡,純粹是自己的興趣,靠自己去鑽研。他說:小朋友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假如朝著自己的興趣去做,當成你的休閒活動,你就會很快樂。
劉叔叔非常熱衷天文推廣,他曾經將自己做好的望遠鏡捐給鄰近的學校,而且經常到各處舉辦觀星活動。他說在觀星時,有一個「哇」指數,假如「哇」越大聲他就覺得越開心;「哇」指數最高的天體是土星環。
我們很好奇:常常舉辦天文活動,對家人有影響嗎?劉叔叔說;他的太太很支持,小孩則常常跟著參加天文活動,天文知識比其他人更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