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台灣網界博覽會」的 目標與宗旨

  我們研究的專題主要屬於九年一貫課程的「藝術與人文領域」。

  藉由傳統臺灣唸歌的研究,讓學生由了解、欣賞傳統藝術,進而認識自己家鄉的演變,更期望藉由傳統音樂的研究,探討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意識的改變,如何反映在文化的變遷上。

  我們融入的課程包括:〔語文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綜合領域〕、〔鄉土教學〕,也包含以下多項議題:〔資訊教育〕、〔人權教育〕。

  除了知識的增加,我們也學到了做研究的方法、訪問的技巧、整理報告的能力、數位設備的使用、如何應用網際網路以及相關的電腦技術。

  在研究的過程中,因著個人的能力、意願來分工,強調團隊精神,樂於分享,以團體合作分工的方式減少錯誤和縮短時間。

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專題研究計劃?

使用科技

應用內容

個人電腦、手提電腦

網頁製作、整理文字資料

數位相機

記錄研究的過程

數位攝影機、擷取卡

練習訪談的攝影,作為學生改進的依據;記錄參訪過程

單槍投影機

觀看拍攝的參訪記錄和照片

錄音筆

訪問時的錄音,彌補來不及記錄筆記

掃描器

書面資料數位化

印表機

資料列印傳閱

網際網路

資料搜尋、檔案傳輸、訊息傳遞

隨身碟、光碟

檔案儲存、傳送

電腦軟體

使用 Dreamweaver 、 PhotoImpact 、 Flash MX 、 Office 、 Ulead VideoStudio 、 Yahoo Messenger....... 等軟體,作為製作網頁、影像處理、影片剪接、聯絡溝通的工具。


用什麼樣的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一般的民眾對臺灣唸歌十分的陌生,只有老一輩的長者才有印象。我們拜訪了台中教育大學張炫文教授、楊秀卿老師、洪瑞珍老師,老師們親切的態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臺灣唸歌。洪瑞珍老師更是大老遠來到明湖國小,指導我們〝感謝〞這首歌,希望我們可以參加學校五月份的母親節音樂會甄選,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這個鮮為人知的臺灣傳統藝術。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對於從沒有接觸過唸歌的都市學生,第一次聽到唸歌的音樂,都認為這是老人家的音樂,是落伍的音樂。但是,藉由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於唸歌的歌詞印象深刻,唸歌勸人向善的歌詞,是現在的流行歌所沒有的;趣味歌曲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富有娛樂性而不低俗;歷史故事及民間傳說類的唸歌,以說唱的方式來表演,和「講古」大不相同。大大的改變了我們對唸歌的刻板印象,其實傳統音樂的樂曲風格、表演方式,雖然和現在的流行歌曲大不相同,但是傳統音樂還是有?得學習、保留的智慧。這一次難得的經驗,讓我們了解到保存傳統藝術的重要性,以及使命感,唯有透過教育,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傳承才能真正落實。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感謝張炫文、洪瑞珍、 楊秀卿 老師提供部分文字資料,洪瑞珍、 楊秀卿 老師授權使用音樂、影片、照片,及 林振忠 老師提供西湖國小歌仔戲團演出影片。因為可以站在這些巨人的肩上,讓我們的研究能更豐富、精采。

發現、教訓和驚奇

  隨著時代的改變,傳統唸歌的音樂及表演方式,已經不再受到聽眾的歡迎,但是老祖先代代相傳的「唸歌精神」,應該繼續的保留、傳承。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已經很少人從事唸歌的表演,但是唸歌精神的音樂創作風格,在閩南語流行歌曲中還是十分重要。許多我們琅琅上口的閩南語流行歌曲,有著說唱藝術半說半唱的音樂風格,甚至有些音樂創作者在創作音樂時,仍然堅持配合著語言聲調的抑揚頓挫來譜曲的唸歌精神,這些都是對前人智慧的尊重,也讓「唸歌精神」得以傳承。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現代ㄟ歌仔仙 製作 E-mail:fly@mail.mhups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