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緣由

成員介紹

唸歌團大事紀

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回 首 頁

 

   目前成員有國寶級藝人楊秀卿、楊再興、鄭來好、王玉川、陳美珠;中生代有洪瑞珍、鄭美、葉文生、許玉英、施奕均等人共同組成。

 

楊秀卿

   楊秀卿 女士是台灣現存說唱藝人的佼佼者,她在唸歌藝術上的成就,獲得大眾的肯定,並在 1989 年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楊 女士於十歲開始學習歌仔,至今四十餘年,歷經傳統的「唸歌」及現代改良後的口白歌仔,所使用的曲牌相當豐富,有傳統的「江湖調」,「七字仔調」,「雜唸仔」,「都馬調」,還融入了歌仔戲及高甲戲的曲牌。

洪瑞珍

   文化大學音樂系聲樂組畢業,西洋的歌劇、藝術歌曲唱得瓜瓜叫,卻不會唱土生土長的歌仔調,因此 1983 年起,開始 和楊秀卿 女士學習唸歌、月琴彈唱的技巧迄今,受益匪淺。

   目前擔任洪瑞珍唸歌團團長,中正、內湖社區大學月琴唸歌講師,台北市社教館台灣歌謠講師及受邀學校、團體演講及表演。

曾經主持:

   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古月琴聲、台北廣播電台台語歌詩主持人、台北勞工教育廣播電台洪瑞珍柑 仔店 主持人

鄭來好

   1927 年 10 月 14 日 在三峽出生,因家境清寒,三歲時 32 元賣給桃園呂姓大戶人家當養女,五歲時得麻疹,使得雙眼失明,當時阿公非常疼她,希望她能習得一計之長,十二歲時拿 32 元請生父帶回,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豐原會唱歌仔的高春木先生,因此又賣給高家,養母也是看不見,靠賣唱維生,先教她背一些勸善、勸世的四句聯仔,再教月琴彈奏江湖調,其他的調則是聽別人唱,自己摸索來的,十四歲時就和養母、姐姐(養母的另一位養女)游阿甜外出唸歌,等到姐妹兩人可以獨當一面時,養母就不再出來唱了。

   十八歲開始,請人講古,就自己編唱詞演唱,姐姐阿甜拉大廣弦,她彈月琴,由於兩個人年輕可愛,出門都穿相同的衣服,歌仔又唱得好,很受歡迎,幾乎連上廁的時間都沒有,有時戲唱完了,觀眾意猶未盡,還要她們繼續唱,不要休息,因此她們賣的藥丸、藥酒生意特別好。曾經在花蓮一個晚上賣出一千多元(當時六、七千元就可以買一棟房子)。

   23 、 24 歲間和姊姊阿甜在中廣電台演唱造成轟動,其後兩人往南部發展; 24 、 25 歲花蓮、台東, 26 歲台南, 27 歲屏東, 30 歲台中,所到之處可說勢如破竹,場場爆滿, 31 歲因養父過世,就沒有再四處流浪了,改在台北縣市如樹林、三峽等地發展,到了 40 歲左右因電視興起,才收起來沒唱。

陳草

   1932 年 10 月 10 日 生,台北縣雙溪人氏,自小雙目失明,生活困頓,大字不認得幾個,在五十幾年前許多人都為自個兒前途打拼時,陳氏以荳蔻年華十六歲開始學習台灣民俗,歌仔吟唱,雖然後來以按摩為業,但他還是不忘情於哼哼唱唱,現在年事已高,他仍願意展現他美妙的聲音與大家分享。

王玉川

   1933 年 10 月 6 日 生,新竹市人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拜師學習南管,月琴彈撥,拉大廣弦和歌仔戲唱腔,遊走大江南北,歷時數十年 , 嚐盡人間甘苦,目前落腳台北縣板橋市。

陳美珠

   1937 年 9 月 24 日 (農曆)生,新店廣興人氏,父親陳軟是歌仔戲後場有名的樂師,以前要坐上戲台上,一定要四管整才可以,即殼仔弦、大廣弦、品仔、簫四種樂器,陳軟則各種樂器都會,陳美珠從小在其身旁耳濡目染,對歌仔也產生興趣, 13 歲和直仔學唱歌, 17 歲正式拜五十幾歲的李新發為師學唸歌,並開始在全國各地及電台賣藥演唱,她是屬於口白歌仔的唸歌藝人,所到之處,無不人山人海,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偶而在電視上或民間陣頭上出現。

呂清深

   1934 年 12 月 24 日 生,桃園八塊的人,從小就弱視, 19 歲生了一場大病,致使眼睛全盲;為了將來生計,開始學算命、鑼鼓班學吹、彈、拉、打等各種民間樂器, 23 歲起和朋友一起走江湖賣膏藥、跟戲班到各處演出,到了 37 歲,各種民間藝術漸趨沒落,改以算命、按摩為業,目前擔任桃園縣盲人協會會長、省盲人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位。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現代ㄟ歌仔仙 製作 E-mail:fly@mail.mhups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