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歌發展的歷史

唸歌型態的演變

唸歌凋零的未來

計畫簡報

網站導覽

回 首 頁

 

   「臺灣唸歌」的說唱型態,並非一成不變,唸歌因著時代的不同產生了若干變化。臺灣唸歌可以分為「傳統式的唸歌」和改良式的「口白歌仔」。

   早期的唸歌,基本上以唱為主,只有極少數近似「唸」的歌詞外,沒有比較完整的「說」的詞句。

  臺灣光復後,歌仔戲日漸受到一般民眾的歡迎,歌仔戲的曲牌、佈景、服飾均改進不少,而唸歌依然唱著幾個有限的曲調,聽眾漸漸缺乏興趣,因此慢慢流失。

  有些反應快的說唱者,開始模仿戲曲 ( 特別是歌仔戲 ) 的演唱方式,吸收歌仔戲的唱腔,加入以第一人稱說話的口白、以第三人稱講述故事情節的表白,和用語言表示劇中人內心活動的咕白,唯妙唯肖的模擬不同人物的聲音和語態,生動的描繪、刻劃整個劇情及人物的感情和性格。

   這種新型態的表演方式,與傳統的唸歌不同,稱為「改良式唸歌」或「口白歌仔」。要做這種「口白歌仔」的表演,必須要有過人的記憶力、想像力、表達力,還需要有變化不同聲音的能力。

   現在住在汐止的國寶級唸歌藝人 -- 楊秀卿 女士,可稱得上是「改良式唸歌」的佼佼者,她的演唱便是模仿光復後的臺灣地方戲曲的演出而來。

   不論是傳統式的「唸歌」或是改良式的「口白歌仔」,臺灣唸歌的演出,基本上都是由一名唸歌藝人以月琴邊彈邊唱,有時會加入其他樂器伴奏,兩人輪流演唱或二至三人分別擔任不同角色的唱法也有,但這種情形比較少見。

臺北市內湖區明湖國民小學 現代ㄟ歌仔仙 製作 E-mail:fly@mail.mhupstp.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