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專業人士
邱國光
吳福河
洪景川
張桂蘭
吳志剛
林宏欽
     
 
受訪對象:洪景川老師

洪景川老師是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研究助理,文山社大與士林社大『天文觀測』課程講師;前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天文觀測與光學助教、天文研究所高等天文觀測助教;曾任太極光學公司及太極天文休閒聯誼會企劃部主任、萬駿光電公司業務部經理。

洪老師目前在天文館負責宇宙劇場星象節目製作、解說等工作,有「宇宙川」之封號。

採訪時間地點:96年12月23日 台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
參與採訪人員:奕齊、郡哲、怡妡、婉芳
採訪內容:

  由於我們是利用星期日到天文館採訪,這剛好是洪景川老師的上班時間。因此,洪老師帶我們進入宇宙劇場放映室進行訪問。過程中,因影片結束而響起的電話鈴聲,開啟了一段參觀換片意外之旅。

Q:請問您是什麼時候愛上天文的?
A:從小就開始,可是那時候愛的不是天文,那時喜歡的是太空人,從小的志願就是當一位太空人。當我國小三年級時,老師問我的志願時,我都會說是太空人,那時候我的爸爸幫我買了一個水瓶,上面有一個太空寶寶的圖案,原本只有淺藍的,但後來遠足時弄丟了,爸爸又幫我買了一個粉紅色的,所以我想當太空寶寶。可是後來我視力不好又戴眼鏡,所以我想說當不成太空人,就當飛行員,我想只要能飛上天就好了。大概國小時才真正開始喜歡天文,大學時開始接觸天文,大學時加入天文社。


Q:請問您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接觸天文?
A:接觸天文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和哥哥開始玩望遠鏡,我哥從小就對機械和電子很有興趣,常會去拆我爸的鏡頭和放大鏡,用紙筒卷一卷做成望遠鏡,那時不常看星星頂多只看月亮,或看地面的東西。我會用它做的望遠鏡拿起來看一看,我不太會做因為那時我還很小,這算是我接觸天文的第一步。真正接觸天文還是在大學,大一的時候我沒有加入天文社,因為當時我覺得天文社跟我想像的有點不一樣,讓我有些失望。可是到大一下學期的時候,社團的幹部要改選,他們找上我來,一開始我當演講組的幹部,然後我就接了社長,接了社長之後,踏上天文不歸路,也確定以後就是走這一行了。

Q:請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從事和天文相關的工作?
電話鈴響,我們跟著洪老師跑上跑下,
參觀換片過程
A:我在天文館之前已經開始從事和天文相關工作,如果賣天文望遠鏡算是從事天文工作的話,那我是在大學畢業當完兵後的第三年,開始到光學公司。可是在此之前,還有個工作叫做物理系跟天文所的助教,那個時候主要是教天文觀測和光學實驗。所以嚴格來說,我退伍之後第一個工作就和天文有關,在中央大學物理系當了2年光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助教,第三年的時候中央大學天文所成立,當了第一任高等天文觀測助教。

   離開中央大學後,到私人天文望遠鏡公司,當了3年業務員,其中前一年半是在太極光學公司,專門引進外國的望遠鏡。在那裡除了賣望遠鏡外,還要舉辦天文講座、觀星活動,天文休閒聯誼會每個月又要舉辦天文講座,請天文同好演講,有時也自己上台講,每一年大概還會舉辦兩三次到野外觀星。之後我轉到萬駿光電公司,它是-家出口公司,也就是把台灣做的望遠鏡,賣到歐美各地的市場去。兩個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進出口貿易也認識到望遠鏡製造業、望遠鏡業務和國外的天文同號是怎麼做觀測的。我必須常常到國外出差,我曾經到日本去參觀他們的星空饗宴、到歐洲參觀他們望遠鏡商展,知道國外是怎麼去做望遠鏡,怎麼做天文業餘同好的聯繫;我在中央大學當了三年的助教,代表台灣去參加國際會議,到日本去開會,知道我們附近的國家韓國、菲律賓,怎麼樣去推廣業餘天文。

   然後,來到天文館就更棒囉!來到天文館視聽組,我可以去紐約考察、去中國大陸考察、還有到澳洲去考察,雖然有些是視聽組的業務,因為我們是天文館的成員,即使是視聽組的業務還是可以接觸到許多天文。其實,我除了天文以外,最喜歡的科目就是英文,因為做生意需要用到英文,在那裡也奠定了英文的基礎。


Q:請問您為什麼想到天文館工作?就是現在這個工作。
A:雖然商業界的競爭很激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是對於一個有家庭有甜蜜負擔的人來說,常久以往,不是一個很好的保障。公家機關比較穩定,沒有後顧之憂,而且本來就是自己的興趣。所以一有機會,我就來天文館了。

Q:請問您覺得在天文館工作最有趣的是什麼?
A:每當天文館打烊,我就會到頂樓的第一觀測室,打開圓頂,把「大砲」45公分的望遠鏡)對準目標,就可以做觀測了。可是有些東西太大了,像最近的彗星,大砲就對不到,所以就要用第二大砲,(大砲上還揹著許多小砲,每一支小砲的焦距都不一樣)接上照相機後,就可以很容易拍到17P用天文館的大望遠鏡來進行觀測,是到天文館工作才有的特權耶!!如果要自己買望遠鏡的話就要一直存錢,但頂多也只能買到20公分的望遠鏡,當然,這樣也我已經很滿足了。不過,在天文館,你可以用更大的望遠鏡,還可以遇到更多的天文高手,可以互相請教學習,真的很棒!

   另外,就是放假時,我可以帶著社區大學的學生去合歡山或大雪山觀星,大家一起觀星的感覺也很有趣。


Q:請問您認為這份工作最困難的是什麼?
A:最困難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就是興趣,但當上級交給你新的任務時,這個任務是你從未嘗試過的,而且有時效性,當你做不出來時,你會有很大的壓力,會覺得影響到觀眾權益,所以就得犧牲自己的睡眠來做這個任務,這時體力和精力就很重要了,那時你就會想找另一種解脫來放鬆自己。

Q:請問您觀測過最令你難忘的天文奇景有哪些?
A:最近一次太陽黑子極大期的末段,那是2001年,台中天文協會和台北天文館員工、志工組了一個極光觀測團,在阿拉斯加看到了美麗的極光,那次很棒!2003年,我還去澳洲的艾爾斯岩拍雙彗星,也不錯。澳洲我去過兩次,反正只要有機會出國看到台灣看不到的天象或星空都令我很難忘,因為機會很少,稍縱即逝。當然,只要有同好發起的時候,我就會想辦法省吃儉用,盡力完成這個夢想,回來再慢慢還錢。出國一趟很花錢,但是可以拍到很多東西,還可以增廣見聞。

Q:請問您常常帶學生觀測星象,您覺得最美的星體是什麼?
A:只要是自己照著預測位置找到的星體我都覺得很美,雖然那些星星不是你自己發現的,但你能夠把他拍下來,能夠把他導到你的目鏡視野裡的話,即使這個星體很黯淡,我也覺得它很美。我在大學二年級時,用學校的望遠鏡找到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時,真的很有成就感,雖然這不是我最得意的事,不過是我自己想辦法找到用肉眼看不清楚的東西,雖然不是第一個發現的,可是自己想辦法找到預測的位置,把他找到,而且看起來真的就像別人所描述的一樣,不是一個星點,而是一個小珠珠,天王星就是偏藍綠色的,海王星就是偏藍色的,而且是在都市有光害的學校的天文台找到的,那真的很刺激。
一旁的機器不斷傳來噪音,我們必須很
專心,才能聽到洪老師精采的故事

Q:請問您用望遠鏡觀測到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A: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鵝座網狀星雲、狐狸座的啞鈴狀星雲。

Q:請問您目前使用的望遠鏡是哪一種?
A:20公分折反式望遠鏡史密斯蓋賽格林、高橋5公分小型攝星鏡、高橋7.6公分攝星鏡。

Q:請問您最喜歡的星座是什麼?
A:天蠍座,因為小時候住在三重,窗簾一拉開,就可以看到天蠍座,就是個很完整的S型。剛好窗戶面向南方,冬天看老人星和天狼星,夏天就看天蠍座,我從小就知道那是我的星座。

Q:請問您最常去哪裡觀測星象?
A:大雪山、合歡山、福壽山、阿里山、玉山。

Q:請問最令您感興趣的是哪一種天文活動?
A:Starparty不錯,可以認識很多同好;我更喜歡小型的天文活動,一來不會太吵,二來可以跟朋友天南地北的閒聊;最感興趣的,還是希望能親眼看到日全食。

Q:請問您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經驗是?
A:社區大學的課程得到台北市的優良課程和全國優良課程,雖然不是第一名,但這是大家一起奮鬥出來的成果。帶大家看星星受到教育界肯定,那是很大的鼓勵。默默的耕耘受到教育界的肯定,當年有很多天文課程都有得獎,那是很光榮的事。因為除了上班之外,大家都還有這樣的精神,去讓更多社區民眾享受星空之美,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大家輪流試戴防噪音耳罩,感覺很新鮮

Q:請問您認為想學天文的初學者從哪裡入門較容易?
A:常跑天文館,常參加天文館營隊,如果當地有天文學會,可以去旁聽,跟大朋友一起玩,比較容易上手。

Q:請問從事天文工作最辛苦的是哪方面?
A:白天上班完,晚上天氣好時,必須帶著疲勞的身子去頂樓觀星,把握時機將天文景色拍下來,可是隔天若沒有休假,那真的很辛苦;有時利用休假要開車上山觀測,開長途的車,到了山上已經很累了,可是看到滿天星斗又捨不得睡,常常是熬一整晚,觀測到天亮。所以,要看星星,肝一定要好!

Q:請問您在天文觀測上對自己還有沒有什麼期許?
A:包含本質學能和視聽業務,上級長官的理想和構想,需要靠大家一起實現的地方,充實自己;網路上的一些天文網站花時間去了解、翻譯,有些軟體也必須去了解,天文資訊是一直在更動的,一定要跟上世界的腳步。

Q:請問您對於有興趣從事天文觀測與攝影的人有什建議與鼓勵?
A:用力的存錢,不必買最好的東西,要買最划算的東西,要多多上天文網站,討論和比較再決定。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儀器,也可以去找一個天文學會或天文機構,利用他們公家的儀器和設備,做你能突破的最大極限。


感謝洪景川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採訪。


 
     
天文專業人士
邱國光
吳福河
洪景川
張桂蘭
吳志剛
林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