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請問您從什麼時候對天文產生興趣?為什麼?
A:我從5歲開始就對天文很有興趣,因為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玩的,我們有的就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環境,不像現在有很多電動,以前的物資也很缺乏,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做。早上我們要上學,晚上我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玩,連電視也沒有;但我們走到外面就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所以星星就變成玩具。以前沒有網路,天文的書也很少,你可以想像當時的情形,有星座盤這種東西,但因為家裡面很窮,連星座盤都買不起,所以就自己動手做星座盤。自己把天上的星星都畫下來,後來覺得這些東西很有趣,就會產生興趣,開始動手去接觸。接下來你或許要問,為什麼這個興趣可以持續40年?也許小時候有很多人對天文有興趣;但是有些人能持續很久,有人不能?天文館宇宙劇場有部影片叫作「銀河鐵道之夜」,它最後顯示一首詩,導演把它編成歌,那首歌叫作「尋星之歌」,那整個畫面拉上來,就是看到天上的星座,我看了那部片之後感動流淚。為什麼我能持續這個興趣40年,就是因為你看了星空會感動。
你越往裡面接觸,越去研究它,你就會發現裡面有比其他東西更讓你著迷的事物。比如說網路是很好玩的,但是天上的東西其實比網路更豐富,更值得你去探索,而且這個東西不像你玩魔術方塊,轉完六面就結束了;天文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你可以一直發覺下去,所以就越來越有趣了,也因此會一直玩下來。
Q:請問您大學唸的科系跟天文有關嗎?
A:有,我很幸運。我唸的是物理系,因為台灣的大學到現在還沒有天文系,所以唯一跟天文最有關係的就是物理系。順便跟你們聊一下:在比較早以前,父母都希望孩子都能唸將來比較有出息的一個科系(可以賺大錢的),所以醫學院一直是第一志願。因為我們家很窮,所以父母更希望我能夠讀一個賺錢的科系;但他們還是很尊重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喜歡天文,只說不要耽誤到功課,到了選填大學聯考的志願時,我全部都填物理系。後來我如願唸考上了物理系,放榜之後,父母恭喜我,並送我一樣禮物,他們送我一個碗,因為當時物理系是一個賺不了什麼錢的行業,所以我爸說:送你一個碗,你將來可以到中華路的天橋當乞丐。
我大學遇到很好的老師,天文是他的專長,所以後來繼續唸了天文的研究所,然後到中研院的天文所工作一段時間。後來考上天文館,所以我一路都非常幸運,我喜歡天文,一直在唸天文,也從事天文的工作,所以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這種機會很少。
Q:請問您什麼時候進入天文館工作?
A:我工作分兩個階段,中間有一段時間進入中央天文研究所工作,前前後後加起來大概是在8年前進天文館工作,然後中間離開了三年左右。
Q:請問您當時為什麼選擇進天文台工作?
A:其實是因為人生中一些奇妙的經歷,最早的時候我想當老師,因為我一直很喜歡小朋友,所以我一直想當老師,但因為當老師需要一些學分,後來我選擇在台北市的博愛國小當代課老師。很巧妙的機會,剛好帶的小朋友來天文館參觀,因為當時天文館缺少人力,他們邀請我來。經過考慮之後,最後還是決定選擇我熱愛的天文,來天文館工作。
Q:您在學習天文時有沒有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
A:整個過程都非常的有趣,小的時候我純粹是看星星,在75年哈雷彗星來的時候,政府開放望遠鏡進口,以前望遠鏡不能進口,台灣也沒有生產。我覺得有了望遠鏡和光是用眼睛看是完全不一樣的,後來我迷上了望遠鏡,因此開始收集望遠鏡,那時也開始迷天文攝影,拍攝天文照片。在這個領域裡玩了一年,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當時有個現在已經停刊了的雜誌,叫作「科學眼」,裡頭時常刊登一些天文照片,我有許多作品在裡面。過了一年左右,我了解到天文的真正的樂趣不在這裡,天文真正的樂趣在:為什麼星星會發光發熱?為什麼會有銀河系?宇宙怎麼來的?將來會變怎樣?為什麼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為什麼地球自轉一圈24小時?為什麼火星和地球不一樣?火星上為什麼沒有人,只有地球上有人?這些題目我發現更有趣,比天文攝影有趣多了。
你翻開所有的雜誌來看,大概M45、M31這些常見的,你不管怎麼看,都是那些東西,因為我們的設備就是只能拍到這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和哈伯望遠鏡的照片來比的話,你會發現你的儀器再好,你花了再多的錢,但你拍的永遠不如哈伯望遠鏡拍的漂亮。你有沒有了解到你這件作品中真正美的是什麼地方?我發現宇宙最美的地方是為什麼它這樣在運行?而且很完美的在運行,而不是你表面看到的那樣子。如果你還能看到它背後的東西,你會覺得它實在太棒了!我常講,那比哈利波特的魔法還要神奇,還要更吸引人。因為我覺得天文非常有趣,這就是維繫我幾十年的熱情最重要的原因。
Q:請問您為什麼要架設TAS天文網?
A:10幾年前還沒有網際網路,沒有網站這種東西,那時是用數據機,下面申請了三條電話線。因為喜歡天文的不多,而且分散在各地。現在連絡非常方便,以前我不知道喜歡天文的人在哪裡,我們不知道怎麼聯繫。後來我開始跑到圓山的天文台,因為只有在那裡可以看到喜歡天文的人,學校沒有天文社,後來有了BBS之後,同好就會上來討論。我發現大家都很喜歡天文,可是大家有的資訊非常少,每個人都只有一點點,我想:如果把這些聚集起來的話,就可以和大家分享,那就非常棒,就開始架設網站。後來有web之後就轉型成web。
Q:請問您TAS天文網跟其他天文網有什麼不同?
A:我覺得網站必須是活的,有許多天文網不是隨時在更新,一個網站如果一直是這些資料,就會變成一本書。web最好的功能就是它可以隨時更新,可以在上面得到最新的資訊。所以我很堅持隨時更新,更新的頻率非常高。我進入天文館工作,我負責架設天文網的網站,我也是這樣子管理。照理來講TAS天文網和天文館網站同時性非常高,都是天文網站而且都由我來經營,它們好像會很相似,那為什麼還要有兩個網站同時出現?因為天文館網站是一個官方的網站,代表的是政府,代表的是公信力,但限制非常的多;而TAS天文網代表我個人,有很自由的言論。我舉個例子:譬如說某個天文台的照片,拍攝了一個新的天體,這個天體很有價值,是一個新的發現。
如果天文館要刊登這個的話,必須要取得這個天文台的授權或是某一個人的授權,我們會花一些時間,跟我的想法有一點不同,我想要隨時有最新的資訊出來;但個人的網站,比較沒有什麼顧忌。站在資訊傳播者的立場,我覺得兩者都要存在的必要。當媒體需要一個可信度很高的資訊,需要天文館的回答;當他需要最快速的資訊時,可以上TAS,所以用相輔相成的角度來看,兩個並存對天文的貢獻是最大的。
Q:哪一個的瀏覽量比較多?
A:差不多。現在天文館的瀏覽量大約是每天2000~3000人次,TAS略低一點,大約是2000~2500人次,所以你會發現:它兩者都有存在的必要,市場決定一切。今天產品不好的話,大家自然就不買,這個公司就會倒掉;但如果有必要存在的話,它的銷售量就會維持固定。
Q:請問您最喜歡TAS天文網的哪一部份?
A:我最喜歡TAS天文網的天文新知的部份,因為這個部份不斷地在更新,也許這個星期公佈了一個新聞,下個星期就被推翻了。科學必須要不斷的更新檢驗,才能更正確、更推向真理,如果一個東西都不動,那就很危險了,所以我最喜歡天文新知這個部份,對大家最有幫助。
Q:請問您當初為什麼會想用電影教學?
A:因為我很喜歡看電影,收集了2、3千部電影,大概兩天、三天就會看一兩部電影;不過,我發現電影裡面有很多的錯誤,我對其它的不了解,但我對天文很了解,像是: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明天過後……等,這些天文的電影裡面有很多的錯誤。我在信義社區大學開課,有一次,我在上課中提到,最近有一部電影「太陽浩劫」,其中有個畫面是錯的,你們有沒有發現?大家都不知道,我就放出來給大家看,看完之後,大家直呼:喔!原來是這樣子,真正實際的科學上不像電影裡演的那個樣子。過了一年之後,當然同學換了很多,還有一些舊同學,我又再度提到這些科學上的事情,有同學就舉手說:
對對對我們去年的時候曾經講過這個事情,我很驚訝,我發現他們對於電影裡面的東西記憶特別深刻,而且對於這種負面的,我們叫做逆向的教學,就是平常我們老師所教的1 1=2,逆向的教學就像1 1不等於3,我發現大家好像對於這種逆向的特別有印象。告訴你錯在哪些地方,而且又是電影這種大家很有興趣的東西,這個部份大家的印象都會特別的深刻,於是我就把看電影的心得整理出來,在一個學期的課裡面和社會上對天文有興趣的朋友介紹電影中的天文學。
Q:那來上課的成員大部分是?
A:有老師,像我班上我限制是30位,因為教室只能坐30個人,這些同學裡面大概有4~5位是老師;然後在科學界工作的大概佔3分之1,包括在中研院、中華電信,還有一些天文的同好;那其他都是一些對天文有興趣的人,有的是醫生、有的是會計師,天文館的志工也有很多,還有一些大學的學生,那這學期有文化、台大、淡江、輔大的大學同學來上課,不見得都是念物理的,有歷史系的、政治系的、大氣科學的,所以我發現是各行各業都有。
Q:請問您您的學生最喜歡天文課中的哪一部份?
A:我發現喔,記得每個學期大概會有幾十場演講,如果去演講都是我的學生,不是單指學校的學生,包括邀請我去的老師或單位,他們通常最有興趣的是這幾個題目:第一個外星生命,第二個黑洞,然後還有如果他們能出去觀星的話,他們會希望多了解如何觀星。比如說:月亮,就是一個月亮,怎麼樣去看一個月亮?有一個晚上,我就大概帶著社區大學的七個學生去看月亮,整整三個小時只看了幾個目標,他們就不想回去了,原來月亮這麼好看,由一個坑洞就能看出月亮的歷史,你可以推測出月亮形成的原因,它上面有沒有火山、大氣、熔岩,哪一個坑比較老,哪一個坑比較年輕,都可以簡單的推測出來。
Q:請問您覺得入門者最容易入門的是哪一個方面?
A:當然是從實際看星星開始。我太太在北一女教地球科學,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住在台北的孩子會看抬頭星星的只有2、3個,看過星星的不到一半。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但我晚上倒垃圾的時候,心想:這真是有可能的,現在小孩子晚上都要補習,補完習了累了,誰還有時間看天空?你抬頭看只能看到101,到處都是光害,所以看不到星星,這也難怪孩子們沒辦法感受到那種感動。
我覺得同學有機會的話,要實際去看外面的星星,去感受那種感動。我覺得我們應該去看看外面,不要侷限在這裡,你可以拍一些照片,因為拍照是最快得到成就感的;但不要永遠停在那個地方,你如果不了解它的話,它永遠只是一張照片,這樣主題就變成攝影,而不是天文了。你要拍一張照片,從裡面找出一些科學的東西出來,如果你會天文,你的數學、物理、化學都會進步。
Q:您對天文初學者有什麼建議或鼓勵?
A:建議就是,你真的要走出去看。我也認識一些老師,他從來沒看過星星,他就是做理論,但是畢竟是非常的少數。我對這些老師非常的敬佩,我覺得他們在數字之間、在方程式之間找到天文上的樂趣;但是我覺得我很幸福的一點是,我還從真正的星星裡面找到一種感動。因為我後來去讀了天文學,我也從這些數字裡面、從這些科學裡面,從方程式裡面看到人所發明的數字和天空完美的結合。這個東西在天上運轉,它是自然的東西,如果你相信宗教的話,也許上帝創造這個宇宙,是這麼的完美;但是,記得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嗎?「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這句話很值得玩味。我們用數學來講的話:自然創造的東西,居然可以用人創造的數字來描繪,而且如此完美的去描繪,這也是一件很令人感動的事情。如果你對天文有興趣的話,我對你們的建議,第一個是:當你數學和物理的基礎還不夠的時候,可以先去培養心的感動,出去實際看星星,感受一下宇宙的美;同時也培養數學和物理的基礎,你將來就有可能從另外一個方面來感動,兩方面結合起來,這是我覺得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第二,數學、物理、英文和中文都要打好基礎。我想未來50年,科學應該還是會以英文為主,因為英文和中文在科學的描述上面,英文的確是比較有利的,英文還是要學好。接下來,要研究天文就比較容易了。
非常感謝吳志剛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