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玩家
陳正鵬
林本初
林啟生
呂其潤
劉志安
蔡元生
陳立群
     
 
受訪對象:星鳥攝影大師 林本初叔叔

林本初伯伯是臺南市天文協會理事,熱愛天文攝影,擁有二十年的星象觀測及攝影經驗,作品常登於天文期刊上。

除了天文,林伯伯還拍攝鳥類,一系列以天文望遠鏡拍攝黑面琵鷺的作品,讓國人關注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生態。

採訪時間地點:97年1月31日 成功大學
參與採訪人員:奕齊、雨濤、怡妡、宣億、維伶、婉芳
採訪內容:


Q:請問您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接觸天文?
A:我從小就對天文有興趣。不過,一開始也沒有望遠鏡,一直到二十多年前來了一個哈雷彗星,它是每76年才能看到一次。我大概民國75年看到它,開始正式投入這個行列。

Q:什麼樣的機緣讓您愛上天文?
A:我從小就對看星星很有興趣,後來自己自己去從事實際的觀測後得到更大的樂趣。平時我們看到國外的書會說:這個天文照片真漂亮!等一下你們看到的那本書,裡面的天文照片,也有人問:是外國人拍的嗎?其實是我自己拍的喔!後來證明說,這是很好的一種嗜好,也是一種驗證自己以前所學的途徑,就開始一直投注時間下去,自己的存錢筒(儲蓄)也投下去,去買了一些天文相關的器材。

Q:我們知道您除了天文攝影,拍黑面琵鷺也很厲害。請問您是先拍天文,還是先拍黑面琵鷺?
A:我是先拍天文照片。因為兩個拍攝的方式不一樣:天文攝影的曝光時間都很長,現在是用數位的,以前都是用底片,那曝光時間很長,一卷底片常常拍不完,因為一張都要曝光50分鐘、60分鐘,甚至是90分鐘,一個晚上大概只能拍幾張;拍黑面琵鷺就拍得很快,一個鐘頭要用掉十幾卷,因為連拍嘛,每個動作不一樣,你得要拍下那一剎那。所以兩個拍攝的方式不一樣。我個人的望遠鏡是屬於天文鏡頭的,剛開始我拍黑面琵鷺都嘗試用天文望遠鏡來拍牠,結果拍出來效果也不錯。

Q:自您接觸天文以來,發生過什麼最有趣的事情是?
A:其實很多有趣的事。比方說:有時候一直拍一直拍,因為得長時間曝光,那個快門都用機械去控制,常常自己覺得快門已經打開、開始在曝光了,結果拍了五十分鐘後才發現把設定弄錯了──原來拍了沒幾秒鐘就關掉了,後來那段就沒有拍到了,那是很好玩的事。如果你要拍天文照片,設備很多,要有望遠鏡、赤道儀、重錘……等,有時候高高興興去拍星星,忘了帶某一樣東西就什麼都不能拍了。這類的事情很多,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也很好玩。

Q:您遇過什麼讓您最難忘的事?
A:難忘的事啊∼有一年有個月全食,之前那幾個禮拜,我自己在做一個赤道儀的三角架,磨磨磨,手就受傷了,沒辦法拍,只好跟天文學會上山,在旁邊純欣賞。我的心專注在觀測上,感覺那個月全食的過程跟人的心和整個環境的一種融合,感觸非常多。

Q:您覺得最美的星體是什麼?
A:其實,每個星體都很美。像初學者會覺得那個M42很漂亮,你拍到的時候就覺得很開心,然後就會開始找其他更漂亮的天體。其實這就跟拍鳥一樣,我們常常在講,不要「鳥種歧視」,有人不拍小麻雀,說牠很醜,其實每一隻都很可愛。就拿星團來說,遠看其實只有一撮小小的,透過望遠鏡來看,一顆一顆的星球跳出來,其實很美。所以,公認最漂亮的還是M42,不過,對我來講,其實每個都漂亮。

Q:請問您觀測過最難忘的天文奇景是什麼?
A:有很多,但其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兩顆彗星。那兩個彗星大家都聽過,一個叫百武彗星,另一個叫海爾波普彗星。百武彗星其實並不大,但非常接近地球,我記得它最接近地球只有0.1AU,雖然它體積很小,但看起來就是很亮。我為了這個彗星和其他同好一路追,追到好的天氣、好的地點去拍,在高山上看,就好像一枝日光燈掛在天上,太美了。再來是海爾-波普彗星;它本身就很大,離地球比較遠,藍色的彗尾很清楚,拍起來很漂亮。除此之外,還有獅子座流星雨。2001年,我跟天文協會的會員跑到阿里山,結果到晚上十一、二點,看到那流星是從你的左邊飛到右邊,非常驚人。我們一直算,數到早上三點多,就有7000多顆,到早上五點多已經破10000顆了,真的很壯觀。那是我從事天文攝影以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Q:您對什麼樣的天文活動最有興趣?自己去還是很多人一起去?
A:當然是拍攝和觀測。大部分都是和同好一起上去,不然車子壞了怎麼辦?

Q:南部地區最好的天文觀測是什麼時候?
A:南部地區在氣候方面,可能比北部好一點,冬天的話南部這邊就不錯,你要做太陽方面的觀察,就要到南部來做。從地理方面來看,南部這邊有時候可以拍到比較南邊的星座,像安平這裡,每到5月底,八點左右往南方海面看,就可以看到南十字座站在海面上,美極了。我們協會的夥伴每年都會相約去安平看南十字。

Q:您最常去哪裡拍攝天象?
A:通常我們就到塔塔加,每個月朔的那個禮拜六、日,都有好多人在那裡拍。

Q:南部地區從事天文攝影的人數多不多?
A:其實,南部從事天文攝影的人數屬於比較小眾;但是玩天文攝影還是有,沒有超過一百個就是。

Q:台南市天文協會會員多不多?
A:大約一百多人。

Q:辦活動的情形如何?
A:每個月會固定辦一次觀測活動,讓民眾透過望遠鏡觀星;會員還會辦攝影展,那照片不只光是好看而已,下面還有解說,讓民眾增加天文知識。

Q:台南天文協會和其他的天文協會有什麼不同?
A:其實都差不多,只是我們歷史比較悠久,大概二十多年前成立,每個月都會有個簡單的會刊,給各個會員知道這個月的重大天象與活動等等,拍攝的天文照片也會放在上面。

Q:是什麼動力讓您持續拍攝天文?
A:求知慾吧,當然,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找到些新的東西,像是彗星或小行星。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在這個活動當下所體會的美感,就是我的原動力。

Q:您接觸天文最有成就感的事?
A:第一次自己拍的天文照片被刊出來。那時候有個雜誌叫「科學眼」,我去投稿,結果就被刊登出來了。第一次被刊出來很高興,接著投稿到美國一些科學雜誌,也都常被刊出來。

Q:除了您拍過的天文奇景,還有哪些是您最想拍到或看到的?
A:其實天文有三大奇景:彗星、流星雨和日食,我就只有日食沒看過。明年在日本有個日食,我們同好已經在計畫去一個小島觀測,我現在正在存錢當中,那是我從事天文觀測最大的心願。

Q:您覺得想學天文攝影的初學者,要從哪裡開始入門?
A:其實要學天文攝影很簡單,先學會拍固定攝影,接下來再談進階的。所謂「固定攝影」,就是不需要買赤道儀,只要有三角架、一台相機,還有一個長時間曝光的快門線,就可以拍了。可以先拍北天的日周運動,第一個簡單,第二個又不需要花很多錢。要真正投入的話,就得考慮買赤道儀。至於天文觀測,我是建議剛開始先學認星座,買個星座盤,開始認識四季的星空,從這裡開始,接下來要找其他的天體都比較容易。

感謝林本初伯伯撥空接受我們的採訪。

 
     
天文玩家
陳正鵬
林本初
林啟生
呂其潤
劉志安
蔡元生
陳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