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玩家
陳正鵬
林本初
林啟生
呂其潤
劉志安
蔡元生
陳立群
     
 
受訪對象:中華電信 陳立群

任職於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中學時期愛上天文,攝影作品常刊登於國內外天文期刊上。

擁有知名的天文網站《守著星空守著你---陳立群的天文網》,該站獲終身學習網創意好站徵選社會組特優、PC Home集團入門好站一百…等肯定。

採訪時間地點:97年1月28日 中華電信餐廳
參與採訪人員:奕齊、雨濤、宣億
採訪內容:


Q:請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星星?
A:我是從小時就對天文有興趣,差不多跟你們一樣年紀,大概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拿了親戚的一個卡夾式的迷你雙筒望遠鏡去看,它可以摺疊起來,然後再打開來。我常拿去看一些恆星,老人星、水委一,就覺得很有趣。我還參加圓山天文館辦的金山的天文營,認識星座,看圖認星,還透過望遠鏡看土星,學了不少東西。那時,常看些國內有關星座的書籍,後來家人送我一部望遠鏡,高一哈雷衛星來時就在自家屋頂看哈雷衛星,並且做記錄。我在高中時也有參加天文社團,大學時開始接觸一些外面的東西,透過學長訂天文相關的雜誌,所以對於國外業餘天文發展狀況比較清楚,也可以了解比較多的資料。後來辦了一些研討會,自己也更進一步的了解天文。四年前,買了輛車,就可以自己上山,在這之前,都是搭同好的車一起上山。

Q:那你所學的課程和天文有關嗎?
A:沒有什麼關係,我大學是念電信工程,後來唸的跟電機工程有關。在研究所,我去修了中山大學物理系的普通天文學,修兩學期的課,大部分的學習都是自己去圖書館借一些有關天文的書來看的。因為天文真正的理論部份是跟物理有關,而電機系其實是跟數學有關。

Q:那你觀測星空的目的是什麼?
A:最主要是興趣,一方面覺得這個東西很美麗,也希望探究這個東西後面的意義。有一些觀測也可以做紀錄,例如,流星的觀測紀錄下來之後,我們可以送給國際流星組織做報告分析,他們可以集合世界各地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測的結果,去描繪出流星群的整個狀況 。我們拍下照片的話,還可以記錄當時的情形,比如說,彗星在不同時間,接近地球或太陽的過程,它尾巴的變化,光度的變化,彗髮的變化,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也可以跟別人分享。

Q:可不可以談談你在觀星的過程中,曾經發生的趣事?
A:像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它的尾巴有兩個分叉,離子尾和塵埃尾,拍出來非常清楚也很漂亮。我記得當時跟楊?良先生一起去看彗星,我們先去大雪山觀測,後來再轉往塔塔加,最後我們再跑到墾丁,跟南部的同好一起去看海邊的海爾波普彗星。所以,我們總共跑了三個地方,前前後後共花了一個星期,在四月份的春假,去觀察海爾波普彗星。其實在那之前的二月份,就去過小雪山,那時候還看到很漂亮的雲海;也曾跑到墾丁,彗星差不多都是在日落或日出前,比較有機會看的到,那時在二月份就搶先到屏東枋寮跟幾個同好拍到了彗星。那次去追蹤彗星,看它的一個變化,也是很有趣。

Q:那你看過最美的天文奇景是什麼?
A:一個就是海爾波普彗星,另外一個就是獅子座流星雨。2001 年11月19號的淩晨,我們跑去合歡山,看見幾千顆的流星。那是在一個非常冷的山上,所以我們手上的奶茶都變成了冰沙,但是大家還是很開心的在數流星,有很多人在歡呼,大家的嗓子都啞掉了,最後我數了一千多顆流星,也拍了很多張照片。這是每三十三年才有的一個流星暴,所以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另外,我們打算今年要去新疆看日全食。其實每年都有日全食發生,但不會在同一個地點,人的一生中不一定都有機會看見。像我們台灣要到 2070年左右,在台灣最南端,才看得到日全食。日全食不是很容易看,一方面日食帶較窄,另一方面要看天氣,所以一定要跑到國外才有機會看。之前我到德國去看日全食,可是因為下雨,所以還是沒看見。但現在因為有衛星雲圖,可以事先看雲的走向,並搭乘快速的交通工具來選擇地點。

Q:你有參加過臺北市天文協會辦的梅西爾馬拉松活動嗎?
A:有參加第一年,但當時天氣不好、光害也滿嚴重的。如果你要在一個晚上內看到一百一十個星雲星團,東西方的視野要夠開闊,因為有一些是要在日落後馬上看的,雖然貓鼻頭那邊東西方的視野好,但是受到墾丁、屏東的光害影響,東邊和北邊就不太清楚,我是比較建議在山上辦啦!

Q:喜歡天文對於您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A:我差不多每個月有一星期的時間上山去觀察星星,那一段時間我就不會在家,但上山也遠離都市的塵囂,因為山上的空氣比較清晰,也可以避暑。但冬天的時候,到山上是滿冷的;還有,我們要把儀器放到車上,但我家沒有電梯,因此要搬東西是很費力的,另外開車也是很費時。

Q:那你接觸天文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
A:在1997年左右,經濟部辦一個終身學習獎,我做的網站,拿到金牌,獎金有30000元,所以我拿獎金去買了個單眼相機。

Q:當時怎麼會想架『守著星空守者你-陳立群的天文網站』?
A:因為天文與電腦都是我的興趣,可以透過網頁和同好交換心得;將天文知識消化吸收後放上網站,引導社會大眾學習是挺不錯的。網站上也提供天象預報、天文活動報導、天文儀器使用經驗,並且讓同好在此分享心得和攝影作品。那時候網站更新的頻率很高。

Q:您有參加過哪些天文協會?
A:我有參加國際流星組織,這個國際流星組織有出版雙週刊,裡面有一些文章討論觀測技術的研究紀錄和最新的結果,它也鼓勵我們把它英文的資料翻譯成中文,且無條件的翻譯給其他的同好。除此,每一年有新的年曆,它還會告訴我們每一年流星雨的狀況。

Q:那你認為初學者應該從哪裡入門?
A:其實初學者可以找就近的天文台,他們有大型的望眼鏡,可以從這裡面了解天體有趣的地方。

Q:聽說您有一部很特別的相機?
A:對,那個叫司密特相機。其實是望遠鏡和相機的結合,不能做觀測,但拍出來的效果很好,星點會很漂亮。

感謝陳立群叔叔撥空接受我們的採訪。

 
     
天文玩家
陳正鵬
林本初
林啟生
呂其潤
劉志安
蔡元生
陳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