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請問您最常在哪裡觀星?
A:在北臺灣適合觀星的地方不多,最常跑的地方是陽明山小油坑、合歡山的翠峰、鳶峰,通常會往高山上無光害的地方觀星,條件比平地好很多。
Q:請問您覺得學天文,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是背著自製望遠鏡跑,還是組裝?
A:組裝就是DIY,自己動手做,有它的樂趣。在台灣,觀星條件受天氣影響比較大,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例如要辦活動時,遇到天氣不好,這是最困難的地方。
Q:請問您學天文有沒有遇到什麼挫折?
A:其實沒有什麼挫折,因為觀星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反而會呼朋引伴,隨著天文館發佈的訊息,愉快的去觀星。
Q:請問台灣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觀星地點?
A:北臺灣就是陽明山小油坑,基隆有大武崙砲台的停車場,合歡山的翠峰、鳶峰,塔塔加停車場。
Q:請問您什麼時候開始對天文有興趣?
A:在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對天文產生興趣了。在我小的時候,台灣比較無光害,隨時隨地仰望天空都能很清楚的看見銀河,跟現在的環境完全不同。
Q:請問哪一顆星是您最喜歡的、最想要去拜訪的?
A:北斗七星中的開陽雙星,它很漂亮,看起來最有趣,是我最喜歡的。
Q:請問志安叔叔小時候住在哪邊?
A:我從小就在基隆長大。
Q:所以當時沒有什麼光害囉?
A:對,二、三十年前的基隆無光害,只要一抬頭就可看見滿天星斗,非常漂亮;現在如果要看到這種景象的話,還是需要到高山,例如:阿里山、合歡山。在金門當兵時,偶爾遇到流星雨極大期,還可看見許多流星從天空中飛過,非常壯觀。
Q:請問您看過幾次流星雨啊?
A:我看過不計其數了,其中最有名的是獅子座流星雨。
Q:請問您觀星以來,最難忘的是什麼事?
A:看到一顆掠地小行星;它是沒有辦法預測的,它是我最難忘的,因為看到它的機率比流星雨還小,一輩子可能都看不到。
Q:請問您常常去天文館嗎?
A:有時會去,天文館的設施是很進步的。
Q:您會建議國小的學生看哪一方面的書籍,比較有幫助?
A:可以先從認識星座開始,再來可以找一些星圖的資料,看一些星雲、星團的照片,慢慢的累積天文常識。
Q:請問台灣的業餘天文界的現況如何?
A:其實台灣的業餘天文界偏向於兩個重點:一部分是目視觀測,只要有一架望遠鏡就可以讓許多人看得很高興;另外一部分是天文攝影,但它需要花比較多的經費去買比較好的設備。
Q:您以後會想要開班當老師嗎?
A:其實我們常常辦活動,常與很多小朋友或對天文有興趣的家長在一起,大家互相討論研究,這當中若有有關天文、望遠鏡的問題都可以問。
Q:您曾捐望遠鏡給住家旁的國小,請問有沒有提升他們對天文的興趣?
A:我們常常舉辦天文活動,已經有固定的粉絲,只要一公布活動時間、地點,他們就會主動來參與,所以是有提升的。
Q:像您常常舉辦天文活動,對您的小孩有影響嗎?天文常識有比一般人豐富嗎?
A:是有影響。小孩在國中以前,常常跟著我參與天文活動;但到了高中,課業壓力大,就比較少參與了。天文常識是累積得比一般孩子多。
Q:像您常常出去觀星,您的太太支持嗎?
A:我的太太很支持我,也從不反對,所以只要我有舉辦活動,你們都可以來參加,我們也有一些會員可以互相支援。
Q:請問您之前所學的或所讀的,與機械、物理有關嗎?
A:完全沒有,天文純粹是自己的興趣,靠自己去鑽研。所以,小朋友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假如朝著自己的興趣去做,當成你的休閒活動,你就會很快樂。
Q:在觀星時,您有遇到很有趣的事情嗎?
A:在觀星時,我們有一個「哇」指數;假如「哇」越大聲,我們就覺得越開心。最有趣的,「哇」指數最高的,是土星的土星環;另外,我自製的望遠鏡可以觀看到天王星及海王星。
Q:請問您接觸天文二十幾年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
A:自己能製作望遠鏡,及利用它第一個拿到梅西爾馬拉松獎狀以及獎牌,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
Q:假如國小的小朋友要買第一支望遠鏡,您會怎麼建議?
A:假如經費不多,可以從反射式牛頓鏡開始,因為它的口徑可以買到很大,價錢又比較低。
Q:觀星時,希望與人分享嗎?
A:首先,我們要減少光害,這樣對觀星才有幫助。星空是屬於大家的,所以我們非常樂意與大家分享。最近我們希望找出山地部落來設為觀星地點,間接成為原住民的資產,對他們生活有幫助。
Q:請問您有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嗎?
A:我們有成立「親子觀星會」的網站,最近的活動訊息都會公布在上面,可上網搜尋。
感謝劉志安叔叔撥空接受我們的採訪。